走进PG电子
NEWS50岁是衰老的关键,别只关注皱纹,血管老化更明显!PG电子携刘光慧团队揭示衰老蛋白密码。
来源:乔妮茂 日期:2025-08-01从古至今,“长生不老”的理念如同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在人类文明中闪烁不定。那些被称为“驻颜术”的方法,不过是在时光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虽短暂,却无法改变生命前进的轨迹。在我们凝视镜子中逐渐显现的细纹,或是突然发现的第一缕银丝时,这些似乎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否潜藏着细胞层面上生命积累的密码呢?在7月25日,中国科学院的刘光慧研究员、曲静研究员联合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张维绮研究员、四川大学的杨家印教授,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名为“跨越50年生命历程的全面人类蛋白质组图谱揭示衰老轨迹及特征”的研究文章。这项研究对跨越半个世纪的13种人体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学的全景分析,揭示人类衰老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由蛋白质组的渐进崩溃所驱动。
这项研究构建了人类衰老的分子动态图谱,表明每一个蛋白质分子的微妙变化,都是生命在微观世界中标记的年轮。通过对跨越50年的13种人体组织进行深度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衰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转录组-蛋白质组解耦现象,并发现了以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免疫球蛋白过度激活和补体系统失调为特征的蛋白质稳态全面衰退。这为理解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进一步研究显示,基于组织特异性衰老相关蛋白构建的蛋白质组年龄时钟揭示了器官衰老的时空异质性。多个组织在50岁左右发生显著的蛋白质组重构,主动脉的衰老特征尤为突出。通过整合血浆与组织蛋白质组数据,研究团队识别出211种组织源性血浆衰老标志物,并发现GPNMB等关键信号蛋白能够驱动血管和全身性衰老。
研究团队对包括心脏、主动脉、肝脏、胰腺、肠道等13种人体组织的516份样本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一个跨越50年生命历程的人类多组织蛋白质组图谱。通过分析,发现尽管95%的蛋白质有对应的mRNA表达,却仅呈现中等相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普遍出现显著的mRNA-蛋白质表达解耦现象。这一现象与蛋白质合成、折叠和降解的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脾脏、肌肉和淋巴结等组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研究团队还验证了衰老标志物评估体系,证实了细胞周期阻滞、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炎症等典型衰老特征在多种组织中的普遍存在。此外,研究揭示了转录调控和RNA剪接复合物的普遍衰退,而炎症反应及细胞外基质复合物则显著激活。这些发现提示我们,衰老是一种复杂的分子交响曲,每一个蛋白质的变化都在默默述说着生活的故事。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不仅重新定义了人类对衰老本质的理解——即衰老是蛋白质组渐进崩溃的过程,而非突发事件,同时也为干预衰老开辟了新的思路。我们或许不应再问“会否突然变老”,而是思考如何解读这生命的密码,以在时间的长河中优雅前行。在这一领域,PG电子将继续致力于生物医疗领域的创新与研究,推动科技进步与健康改善。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3576703309
总部地址:福州清城区钟街道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