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PG电子

NEWS

广东人民医院团队借助PG电子Olink蛋白组学解析痛风炎症特征

来源:左文冰 日期:2025-03-12

## 研究背景

广东人民医院团队借助PG电子Olink蛋白组学解析痛风炎症特征

痛风(Gout)是一种普遍的关节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血清尿酸(SUA)水平升高。这种状态导致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内沉积,从而激发先天免疫反应。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中国,痛风的调节患病率已达32%,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更是达到177%。

在这一背景下,NLRP3炎症小体被认为是MSU晶体引发细胞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它一经激活,便能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特别是,IL-1β作为介导痛风特征性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能够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具体表现为关节的剧烈疼痛、红肿和发热等典型症状。

尽管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被认为是痛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但其确切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多条调节途径的复杂相互作用是导致痛风炎症多样化临床表现的原因之一。邻位延伸分析技术(PEA)作为一种先进的蛋白组学方法,能够精准测量微量生物液体中的低丰度蛋白,非常适合用于构建免疫炎症图谱及探索相关疾病的机制。

## 文章简介

本研究收集了8名痛风患者(GS)、8名骨关节炎患者(OS)和8名健康对照(HS)的血清样本,以及14名痛风患者(GJ)和13名骨关节炎患者(OJ)的滑液(SF)样本。利用Olink Target 48 Cytokine Panel,对这些样本中的45种蛋白进行了测定,包括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血清蛋白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痛风、骨关节炎(OA)和健康对照(HC)之间存在不同的聚类模式。健康对照的蛋白质谱高度一致,而痛风患者的血清样本则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滑液PCA分析显示,痛风和OA样本之间存在大量重叠,表明两组的蛋白组学特征相似。研究结果还显示,痛风患者(GJ)与健康对照组(HS)之间存在明显的蛋白水平差异,而滑液样本中,GJ与OJ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蛋白表达差异。这一发现与蛋白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研究团队通过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深入解析痛风患者中蛋白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高表达的差异蛋白大多数参与并形成了紧密联系的PPI网络,说明这些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数量明显高于随机模型预测的数量。这为痛风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研究人员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识别出53条显著富集的通路。主要的通路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为理解痛风的潜在生物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研究最后讨论

在滑液炎症蛋白分析中,研究发现痛风患者中特定的炎症蛋白如IP-10、VEGF-A、IL-8和MIP-3b的水平显著高于骨关节炎患者。这表明痛风患者的血清和滑液中炎症蛋白的升高可能在疾病相关的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得这些蛋白质有潜力成为痛风的早期检测及疾病进展监测的新标志物。

未来的研究可以借助PG电子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生物标志物在痛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以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上一篇:PG电子睾丸间质细胞性能特点分析下一篇:PG电子生物医疗临期促销活动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3576703309 总部地址:福州清城区钟街道26号

欢迎关注PG电子官方微信或拨打客服电话详询!

  

PG电子官方微信